西安附一兒童醫(yī)院【官網】
小兒抽動癥聳肩推拿穴位,小兒抽動癥聳肩的癥狀可以通過推拿特定的穴位進行緩解。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推拿穴位及其功效和按摩手法:
風池穴
位置:位于頸后區(qū),枕骨之下,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間凹陷處。
功效:具有疏風清熱、醒腦開竅的功效。
按摩手法:孩子俯臥,家長用拇指指腹由輕到重按壓并旋轉按揉,每側3~5分鐘,有酸脹感為好。
肩井穴
位置:在大椎穴與肩峰連線中點,肩部最高處。
功效:通過推拿此穴位,可以起到舒筋通絡、活血化瘀的作用。
按摩手法:可通過拿法(提捏的方式)來緩解肌肉緊張的情況。
天柱穴
位置:后發(fā)際正中旁開1.3寸處。
功效:推拿此穴位有助于舒筋活絡。
按摩手法:可用點穴法進行按摩。
膻中穴
位置:位于兩側乳頭連線的中點。
功效:具有行氣解郁、寬胸理氣的功效。
按摩手法:推拿此穴位可緩解氣滯血瘀引起的小兒抽動癥聳肩癥狀。
合谷穴
位置:在手背,第1、2掌骨間,當?shù)诙乒菢飩鹊闹悬c處。
功效:屬手陽明大腸經,按摩它能調節(jié)氣血、疏散外邪,減輕抽動癥狀。
按摩手法:孩子掌心向下,家長拇指垂直按壓并旋轉,每側按摩3~5分鐘,有酸脹感即可。
內關穴
位置:在前臂掌側,腕橫紋上2寸,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。
功效:是心包經穴位,能寧心安神、理氣止痛,可穩(wěn)定抽動癥孩子的情緒,減少抽動發(fā)作。
按摩手法:孩子手臂掌心向上,家長拇指垂直按壓,順逆時針各按揉1~2分鐘,有酸脹感即可。
肩髃穴
位置:位于上臂外展平舉時肩部出現(xiàn)的兩個凹陷之一(肩峰前下方凹陷處)。
功效:按揉此穴位能緩解肌肉緊張,常用于治療肩背酸痛、手臂無力等癥狀。
按摩手法:用指腹或指節(jié)進行按揉。
肩髎穴
位置:在肩部,肩髃后方,當臂外展時,于肩峰后下方呈現(xiàn)凹陷處。
功效:刺激此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,改善局部肌肉僵硬。
按摩手法:可用指腹進行點按或按揉。
天宗穴
位置:在肩胛部,當岡下窩中央凹陷處(與第四胸椎相平)。
功效:具有舒筋活絡的作用,適當按壓能夠輔助減輕肩胛骨區(qū)域的不適感。
按摩手法:可用指腹或掌根進行按揉。
曲池穴
位置:在肘橫紋外側端,屈肘,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。
功效:可調節(jié)氣血,達到祛邪扶正的目的。
按摩手法:可用指腹進行點按或按揉。
太沖穴
位置:在足背第1、2跖骨間,跖骨底結合部前方凹陷中,或觸及動脈搏動。
功效:是肝經原穴,孩子因肝氣問題引發(fā)抽動,按摩此穴能疏肝理氣、平肝熄風。
按摩手法:孩子仰臥,家長用拇指指腹稍用力環(huán)形按揉,每側3~5分鐘,有酸脹感即可。
三陰交
位置:在小腿內側,當足內踝尖上3寸,脛骨內側緣后方。
功效:是肝、脾、腎三經交會穴,按摩它能健脾益血、調肝補腎,調節(jié)臟腑功能,輔助治療抽動癥。
按摩手法:孩子坐位或仰臥位,家長拇指稍用力環(huán)形按揉,每側3~5分鐘,有酸脹感為宜。
在實施推拿治療時,家長應注意以下幾點:
推拿力度要適中,避免過重或過輕。
推拿時間可根據(jù)孩子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,但不宜過長。
推拿過程中要密切觀察孩子的反應,如出現(xiàn)不適或癥狀加重,應立即停止推拿并就醫(yī)。
小兒抽動癥聳肩推拿穴位,家長還應注意孩子的日常護理,避免過度勞累,保證充足睡眠,同時注意飲食清淡,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擅長:運用中西醫(yī)結合治療多動癥、抽動癥、自閉癥、語言發(fā)育遲緩、小兒癲癇、矮...
擅長:對兒科常見病、急危重癥及一些疑難病癥的診治有豐富的臨床經驗。尤其對皮膚...
擅長:自閉癥、發(fā)育遲緩、精神發(fā)育遲滯(智力低下)、語言發(fā)育遲緩、語言障礙、多動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