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安附一兒童醫(yī)院【官網】
兒童自閉癥應如何治療,兒童自閉癥的治療需通過多維度干預改善核心癥狀、提升社會適應能力,具體可從以下方向展開:
一、行為干預:建立適應性行為模式
應用行為分析療法(ABA)
通過正向強化(如獎勵、表揚)鼓勵期望行為,減少刻板動作或攻擊行為。例如,當兒童完成指令或主動眼神接觸時,立即給予代幣獎勵,積累后可兌換玩具或活動時間。干預需由專業(yè)治療師制定個性化計劃,早期密集型訓練(每周25-40小時)可顯著改善語言和認知功能。
結構化教學法(TEACCH)
利用視覺提示卡、固定流程幫助兒童理解日常活動。例如,在洗手環(huán)節(jié)通過圖片分解步驟(開水龍頭→打肥皂→搓手→沖水→擦干),減少因未知產生的焦慮。家長需在家中設置可視化日程表,保持環(huán)境一致性。
地板時光療法
通過游戲互動促進情感交流,適合低功能自閉癥兒童。治療師會跟隨兒童興趣展開活動(如搭積木、過家家),在互動中引導其表達需求或情緒。
二、語言與溝通訓練:突破表達障礙
圖片交換溝通系統(tǒng)(PECS)
針對無語言或語言發(fā)育遲緩的兒童,通過圖卡表達需求。訓練分階段進行:
第一階段:用單張圖片提出簡單要求(如“喝水”圖卡換水杯);
后續(xù)階段:逐步擴展至組合圖片表達復雜需求(如“去公園玩滑梯”)。
約半數患兒通過持續(xù)訓練可獲得基本對話能力。
言語治療
發(fā)音訓練:從口肌按摩、吹泡泡等基礎活動改善構音障礙;
社交故事訓練:通過編寫故事展示特定情境下的期待行為(如“在超市排隊時,要站在媽媽后面”),幫助理解社交規(guī)則;
輔助溝通設備:對語言發(fā)育嚴重遲緩者,可使用語音輸出裝置(如按按鈕播放預設句子),配合手勢引導訓練。
三、感覺統(tǒng)合訓練:調節(jié)異常感知
前庭覺訓練
通過秋千、平衡木等活動增強空間感知能力,緩解對旋轉或搖晃的過度反應。例如,讓兒童在平衡木上行走時,治療師會同步發(fā)出指令(如“抬左腳”),提升注意力與身體協(xié)調性。
觸覺脫敏訓練
針對觸覺過敏的兒童,采用漸進式暴露法:
初期:接觸柔軟材質(如毛絨玩具);
中期:引入粗糙表面(如砂紙);
后期:嘗試黏膩物品(如面團)。
家長需記錄兒童對不同材質的反應,及時調整訓練強度。
聽覺脫敏訓練
對特定聲音敏感的兒童,通過播放低音量噪音(如吹風機聲)并逐步提高音量,幫助其適應環(huán)境聲音。訓練需在安靜環(huán)境中進行,避免過度刺激。
四、藥物治療:輔助控制共病癥狀
抗精神病藥
利培酮口服液:用于控制攻擊行為和情緒爆發(fā),需監(jiān)測錐體外系反應(如手抖、肌肉僵硬);
阿立哌唑片:改善易激惹癥狀和刻板動作,可能引起體重增加,需定期監(jiān)測體重和血糖。
抗抑郁藥
舍曲林片:適用于合并焦慮癥狀的兒童,用藥期間需觀察胃腸道反應(如惡心、腹瀉)。
注意:藥物僅作為輔助手段,需嚴格遵醫(yī)囑使用,不可替代行為干預。
五、家庭支持:構建穩(wěn)定養(yǎng)育環(huán)境
家長技能培訓
學習行為管理策略(如“忽略不良行為,強化期望行為”)和應急處理方法(如情緒崩潰時采用冷靜隔離法)。家長需保持一致的教養(yǎng)方式,避免因規(guī)則模糊導致兒童困惑。
心理疏導與互助
參加家長互助小組分享經驗,緩解照護壓力;
必要時尋求心理咨詢,避免因長期壓力影響家庭氛圍。
生活環(huán)境調整
減少聲光刺激:家中設置安靜角,使用遮光窗簾;
規(guī)律作息:固定起床、用餐、睡眠時間,減少未知帶來的焦慮;
飲食管理:限制精制糖攝入,補充Omega-3脂肪酸(如深海魚、堅果),可能有助于改善情緒穩(wěn)定性。
六、長期隨訪與動態(tài)調整
定期評估:每6-12個月進行神經心理復查,觀察語言、社交、認知等領域的進步,及時調整干預方案。例如,若兒童已掌握基礎溝通技能,可逐步減少圖片交換訓練,增加情景對話練習。
學校與社區(qū)融合:與學校溝通制定個別化教育計劃(IEP),通過同伴介入訓練(如安排普通兒童與自閉癥兒童結對活動)提升社交能力。社區(qū)可提供融合活動(如親子運動會、手工工作坊),幫助兒童適應社會環(huán)境。
擅長:運用中西醫(yī)結合治療多動癥、抽動癥、自閉癥、語言發(fā)育遲緩、小兒癲癇、矮...
擅長:對兒科常見病、急危重癥及一些疑難病癥的診治有豐富的臨床經驗。尤其對皮膚...
擅長:自閉癥、發(fā)育遲緩、精神發(fā)育遲滯(智力低下)、語言發(fā)育遲緩、語言障礙、多動癥...